您正在访问亚金网香港分站,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

陈东升:她用最好的告别,给我上了一堂深刻的生命课

文 / jz030 2021-08-04 21:41:36 来源:亚金网

今天,是崔可忻老师离开我们2周年的日子。这两年,我时常想起崔老师在泰康之家·燕园舞台上穿着一袭白裙动情歌唱的模样,那是一位83岁的老人和人生最好的告别。

崔可忻老师告别演出崔可忻老师告别演出

我在很多场合讲过崔可忻老师和钱理群教授的故事。他们是泰康首个长寿社区的首批居民,2015年6月泰康之家·燕园运营不久就住了进来。2018年11月,崔可忻老师被诊断出胰腺癌。在人生的最后几个月,崔老师决定不做化疗、不动手术,选择在泰康燕园康复医院接受疼痛治疗,完成了人生的自传——《我的深情为你守候——崔可忻纪念集》,并在燕园做了一场告别演出。在场的人无不动容,她身上绽放的自信与美丽震撼人心。

钱理群教授和崔可忻老师钱理群教授和崔可忻老师

每个人终将面对衰老和死亡。但是面对死亡的议题,我们总是忌讳、回避、恐惧,这是中国人所受教育中欠缺的一课。因为做养老的关系,我花了很多时间去学习和思考跟老年生命相关的事情。2015年阿图·葛文德的《最好的告别》最早让我转变了对死亡的认知。崔可忻老师和钱理群教授对待生命和死亡的态度,让我对死亡有了更深的理解。

他们面对死亡没有畏惧,没有悲伤,留下的是欢笑、优雅、温情,是对这个世界炽烈的爱。我认为崔可忻老师和钱理群教授是中国知识分子改变对生命态度的一个典范,是对待死神、对待癌症、对待人生最后一段旅程的一个典范。

这种对生命的态度,就是泰康探索追求的目标。泰康正在以创新的商业模式,改变人们对老年生命链的看法,而再进一步,就是要改变人们对生命的看法、对生死观的看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死亡教育”。在泰康“医养康宁”的全产业链生态闭环中,这个“宁”就是终极关怀。安宁疗护,或者又称临终关怀,便是终极关怀中的重要一环。

2020年9月,钱理群教授给我们写了一封信——《关于推动燕园康复医院“临终关怀”事业的几点想法》,10月27日,我们便在燕园社区举办了首届安宁疗护论坛,正式开始筹备安宁疗护项目。钱理群教授一直关注安宁疗护的发展,他说:“临终关怀是泰康年老居民耿耿于怀的人生最后一件大事,他们在这方面有许多的想法、担忧和要求。泰康应该把临终关怀,作为养老和康复医院下一步发展的一件大事、一个重要事业来做。”

北京大学安宁疗护论坛北京大学安宁疗护论坛

今年3月28日,泰康安宁疗护项目在“北京大学安宁疗护论坛”上正式启动。作为泰康覆盖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的重要延伸,安宁疗护项目中,由医生、护士、志愿者、社工、理疗师及心理师等人员组成专业服务团队,在患者生命末期,架起一座安心守护的桥,护佑患者圆满走完生命之旅,陪伴家属度过失亲的哀伤之痛。自此,首批安宁疗护试点病床在燕园康复医院落地运营。

安宁疗护病房实景安宁疗护病房实景

今年5月9日母亲节当天,我收到入住安宁疗护病房的陈校长女儿的信息:

安宁疗护团队为陈校长策划了特殊的母亲节,在近两个月后的七一,陈校长又在病房中度过了一个特殊的建党节,这不能不说是生命的“奇迹”!

安宁疗护团队为陈校长策划的母亲节party

陈校长今年90岁,退休前是北京一所小学的校长,为祖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奉献了毕生心血。安宁疗护团队的社工师陪陈校长一起,梳理她的遗愿清单,希望帮助她不留遗憾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涂一次红指甲、开垦一片菜地、办一次party……温馨舒适的环境、专业的医疗护理、高度的人文关怀,陈校长在这里一次次突破生命的预期,优雅从容地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刻。

陈校长在安宁疗护病房中的特别的建党节陈校长在安宁疗护病房中的特别的建党节
陈校长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陈校长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泰康燕园康复医院的安宁疗护病房运营至今仅四个多月,已经收治了14位患者,期间发生了很多暖心、感人的故事。有让逝者安然而缓解生者的悲痛无助;有在安宁疗护病房增进了家人间的相互理解,增进了亲缘关系;有通过缓和治疗及人文关怀,跨越了医学预判的期限,离开安宁疗护病房转至养老社区的案例。每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以及所折射出的生命的信念都让人动容。

“心守护,爱相伴”,这是写在安宁疗护区入口的文字。生命是宝贵的,但如果疾病终末期患者的生命已经不能挽回,那么,让患者解除痛苦,将人生的美好留在记忆中,安宁而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旅途,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未来,我们的每家社区、每家医院,都将为居民提供专业的安宁疗护服务,在所有人生命离开前的短暂时间,给予一份温暖,一份人文的照顾,我想这是对生命至高无上的尊重。

人类进入长寿时代,我们不仅要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更要实现心有所安、终有所善。我们的养老社区,为客户提供高品质养老服务,这是长寿;我们通过提供保险和医疗服务,为客户提供健康的保证,这是延寿;我们又通过终极关怀,解决好生命最后一段旅程以及身后事,这是善寿。

面对死亡是人生的一场必修课,谁也无法缺席。我们应该坦然接受生命的全过程,让生命回归其本身的意义。最好的告别,是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段旅程。

 

排行榜 日排行 | 周排行